会议时间: 2017年5月27日上午8:30-12:00
会议地点: 云南财经大学景贤楼501会议室
参会人员:YHDRA专家及会员
会议主题:医改
主持人:张开宁
一、信息通报
(一)1.又衣行小组的最新活动情况—吴小琼通报
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吴小琼通报:云大公管学院李玫老师在YHDRA成立的又衣行小组,将于6月2日下午16:00~20:00与云大公管研会,在云大老校区(一二一大街)图书馆前篮球场(银杏道旁)合办“换然一新”闲置物品交换活动。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参加。交换的物品可以是衣服、鞋子、包包、小饰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书籍、数码产品等能用但是闲置的物品。欢迎更积极参加!
二、主题分享
(一)昆明医科大学邓睿老师解读“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
邓睿老师强调,2016年8月19-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意味着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省开始编制“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与2016年7月启动,三轮30多家省级单位和各州市意见征询,数易其稿,2017年5月省政府114次常务会原则通过。该纲领以基层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形成“生态云南保健康,健康生活少生病,有病早治早康复,健康服务全覆盖,优质公平可持续”的健康格局。
1.编制原则
邓睿老师介绍了健康云南2030规划刚要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国家规划;第二,突出云南特点;第三,服务云南“三大定位”;第四,多部门多层次参与。
2.总目标
总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州市重点(中心)医院和县级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或略高于国家标准。显著缩小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第二,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优于全国水平,建成“生态云南、健康云南、幸福云南”
3.主体内容
健康云南2030规划刚要的主要内容分为八篇,一共二十九篇。
第一篇为普及健康生活,包括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第二篇为优化健康服务,包括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独特优势和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第三篇为完善健康保障,分为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两个方面。第四篇为建设健康环境,包括保护生态促健康、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五篇是发展健康产业,要优化办医格局,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第六篇是健全支撑与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4.五个核心概念的解读
针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邓睿老师对其中的五个开心概念进行了解读: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要能有效地保护和促进健康,需要所有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肩负起相应的责任。
共建共享:要转变观念,改变“健康由医疗卫生部门负责”的想法,切实树立“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的观点,采取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大健康:着重于强调全社会都要树立全面的健康意识,在生理、心理、环境乃至于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人人参与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实现人人健康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健康素养: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种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去促进健康。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健康公平:是健康权利与健康责任的合理分配。健康权利的公平分配包括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卫生服务的公平提供、健康状况的公平等。健康责任的公平分配则是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合理分担。
(二)十三五医改走向与重点问题
熊源发处长为大家解读了“十三五医改走向与重点问题”,主要从医改问题、顶层设计、现状进展和未来展望四个层面进行了解读。
1.医改问题
熊老师认为,医改是民生所系,世所瞩目,世界性难题,老话题,新难题。建立覆盖全民的、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是一个普遍性世界难题,目前尚无哪一个国家有完全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医改涉及各方利益,任务复杂艰巨。我们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又要有足够的耐心。
2.医改的顶层设计
医改的顶层设计必须系统设计,全面规划。“十三五”深化医改,出现了“三个转向”: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医改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并且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制度建设取得突破。
3.医改的现状进展
目前来看,我国的医改成绩显著,问题也不少。
(1)成绩
首先,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其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全国1977个县(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第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五,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市)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
第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
第七,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2)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问题,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如,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三医联动”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中,部分突出难题成为医改“硬骨头”:分级诊疗制度;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价改革;医保资金平衡;民营医院发展。
4.未来展望
熊老师认为,可以预期,新时期的医改,必将带来以下重大变化:新理念指导新医改,新医改必将促进健康理念更新、健康模式转变;疾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医学模式;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小健康转向大健康;全民健康目标的达成将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