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例会纪要(199次)
2010年3月26日上午8:30,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第199次例会在昆明医学院西教学楼413室召开。参与此次会议的有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会员、理事、燃灯助学的同学、高校老师、志愿者等近50人。本次例会由唐松源老师与张艺蕴老师主持。
第一部分:信息通报
1、 张楠婕老师 通报云南边境青少年性健康促进项目进展,去年8月启动,进展顺利,已进行第二次青少年骨干培训,出版了项目简讯《斑色花》,有兴趣者可参阅。
2、 江汀老师 云南省防艾局防治艾滋病创新项目的申报指南,自愿申请,州市县的部分单位和组织,主要包括艾滋病预防与关怀,新方法与新举措,3月31日之前,将申请材料邮寄至云南省防艾局综合处,经费不超过10万。
3、 就艾滋病项目申请,张开宁老师分享了看法:2010年12月31日,国务院48号文件,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意见,指出艾滋病防治是长期艰苦的事情。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国家还会投入大量资源,疾控中心从非典之后,投入了大量公共资源,不堪重负,疾控部门不要项目,这是申请项目的好时机。
4、 唐松源老师:之前课题的申请,在艾管局的支持下,容易协调,此次参与课题确实申请的大部分是学校和NGO,资金的额度来看,相当于国家的社科基金,申请的难易程度,比社科基金小,国家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关注,但带有政府做事的风格。
5、 张开宁老师:福特基金会的项目招标,通报的信息包括为什么要有此项目,申请条件,资助额度,项目周期等。另外,张老师还通报了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招收性学硕士的相关信息。
6、 翁路老师:志愿者招募,YHDRA自成立以来有非常多的志愿者工作,表示感谢与敬意,YHDRA继续长期的招募志愿者,请各位老师传达给学生。
7、 Angela 下周星期三,文化巷咖啡店,17:00——18:00,关于环境、能源、可持续的发展的讨论会,如果感兴趣,可前往参加。
8、 李利芳老师:中医视野中的环境与健康,陈涛老师,环境与健康系列讲座,下午在云南省图书馆举办。
第二部分:讲座:小厕所、大健康:关注中国农村发展的沼气厕
主讲:Angela 美国访问学者
Angela向大家讲述了现有的卫生危机,为何关注农村的厕所,世界上每年有26亿人不能使用厕所,在海地霍乱、日本地震中,卫生问题也非常突出。
专家对于淡水资源的强调,解决26亿人的厕所问题,如果依赖抽水马桶,难度较大。Angela还介绍了沼气厕的模式,沼气厕能够抑制寄生物的传播,避免污染水源,同时,还能产生绿色肥料(农家肥),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甲烷,厨房使用,节省能源。沼气不会赚钱,但会节约能源。
中国为何有沼气厕?首先由历史因素,在大跃进及闭关锁国时期,中国政府支持农民依靠沼气生活,不依赖国外的石油,但中国也存在水资源的隐忧,地下水污染,产生额外经济成本,影响GDP增长。中国的能源发电,大多数依靠煤炭,政府决定依靠技术解决能源问题,支持农村建沼气。重视数量多于质量。
研究:卫生决策改造涉及的行为,城市规划局及利益相关者,了解相互情况,沼气厕推广的矛盾:“投入使用”,观念不清,需要进一步调查;对经济与环境的关注高于健康与卫生的关注。旧的能源:柴薪,花费时间较大。
文化与社会习俗:少数民族很多,各自的习惯不一样,白族老人家,认为在野外如厕是清洁、自然的方式。
在讲座的最后,沼气厕使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包括一个沼气厕初始投资,花费农民年收入的30%,政府补贴,是否收到补贴?部门间工作不协调,农民补贴缺乏,沼气厕需要维护,安装之后如果发生问题,维修责任由谁承担?进一步推广的难题,平时可维持使用,但过年过节,则不能满足需要,不是中国的每一个地区都可以使用,沼气建在温室里,甲烷是否会泄露,需要考虑,需要适当的保缮、维修。
对于未来的考虑:生产,而不是消耗的能量,政府需要财政奖励,宣传教育和技术援助,成本效益分析,沼气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地方
技术之外的努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与责任。
互动问答环节:
翁路老师:沼气厕所能够省钱,城市社区是否能够使用,瑞士有类似的案例,整个小镇不使用化学燃料,粪便是一种能源,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化粪池从未清理。在城市的小区之中,如要能集中利用粪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政策层面的问题,开发商不愿投资,观念不能转变,政策支持不能创新,我们可能不会有发展。事实上,甲烷的污染,对臭氧层的破坏非常严重,垃圾处理场,对大气的破坏,比氟利昂的破坏更为严重。粪便、垃圾产生的甲烷,污染更大,一位美国的年轻学者,关注中国的测所,中国的年轻人更应当承担责任。
杨娅老师:中国厕所如何做?大理有很好的模式,蝶泉奶业与政府合作,农户建沼气池,购买的方式使用,大理洱源形成“大理模式”,如果有兴趣,可前去参观。
Angela:粪便在美国,被称为“Human and animal waste”, 很脏,是不能够被回收使用的。
张开宁老师:认为Angela的讲座思路清晰,PPT很好。中国农村非常广大,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建议考虑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新农村建设的表面文章;白族的群众对于用厕所的想法,云南多民族聚居,增加观点,不同民族对于粪便的看法不一,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分支,对于排便及其是否能成为能源,有不同的看法。民族学的学者,同一个村,前后20年有很大的变化,现在有厕所,也觉得很自然。传统与新环境的适应。
一位不知名的老师:十一五规划,大量投入,十二五加大了投入,卫生厕所每年补助600元,建卫生厕所,砖头垒起来,但并不使用,沼气厕的使用,仍需要过程,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关于水的方面,进行过哪些方面的研究?
Angela:饮用水设施更难建设,价格较高,管道建设,难度更大,水资源要在较大的规模上看,县、自然村的角度去看。水的管道建起来,依然没有人维护,沼气池建起来,可能头两年很好,但是否会用两年就不用了
社区伙伴老师:沼气再云南省已经推广的不错,非常看重可持续利用,沼气的硬件运转,沼气的使用可以结合替代很多化学品与农药。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替代化肥,跟村里的公共卫生联系紧密,有机垃圾可以回到沼气池,减少对公共卫生的污染,食品、垃圾与沼气混在一起,影响公共卫生。在谈到城市是否能利用沼气,进行一些探讨,比如建立大型的沼气池,可供学生食堂做饭、洗澡
。
第三部分:专家讲座:儿童过度关注与忽视
主讲:焦锋老师 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师
讲座的一开始,焦锋老师提出,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判断孩子是否被忽视了,呼吁大家一起关注这个话题。
讲座之初,焦老师提出一个角色扮演:如果很多人有距离很近,感觉到压抑与不舒服,不同人距离不一样,如果妈妈与孩子找不到合适的距离,就会发生问题。经常出问题的都是近距离的关系。人际交往之中,到底多少距离是合适的,不同身份之间距离感有差异,越亲密的关系距离越近
关于过度关注的案例:爱心送考,为何要如此关心参加高考的学生,有老师提出,如果司机爱心送考,交通违章可以免罚一次,也有出租车司机说:不管像不像作秀,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对于孩子,不是关注的太少,而是过度关注。当然,事情也有对立的一面,一旦有过度关注,必然也会有忽视。对于儿童的忽视,是否受到损害,都应受到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关注儿童虐待与忽视的问题,专家观点:儿童忽视比虐待更为严重,儿童的出轨行为,抽烟、打架,缺乏关注,在7省25市开展的调查,28% 的孩子被忽视,男童被忽视的比例更高,家庭成员越多,忽视就不容易发生。
造成儿童忽视的原因:父母是否准备好孩子降生?孩子的出生几乎会颠覆生活,家长应做好心理准备。中国关注的更多的是留守儿童,一视同仁的对待,很难做到。很少有家长因为忽视孩子,被处理。将孩子单独锁在房内,国内并未关注。
对孩子的忽视可分为:身体忽视、心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医疗忽视、,安全忽视、社会忽视几个方面。
对孩子要接纳,尊重,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夫妻吵架应当避开孩子,尽量让孩子在视线之中,但不要过度。
提供给孩子的食品、用品及音像作品、读物,童谣、卡通片,未能有合适的。
儿童忽视的危害:
外在形象方面,易疲劳,精神不佳,不讲卫生,穿着不合体,导致孩子不够自信。
行为表现方面:常被人欺负,过度焦虑,制造麻烦,参与破坏行为,经常缺席、不交家庭作业。
早期忽视将导致的结果:
儿童营养不良,健康受损,安全感不足,生长发育、学习发展缓慢,对成人不安全依恋。
儿童心理调适能力发展障碍,少管所的孩子,对父母感情淡薄,毒品成瘾者,对爱的负担。
严重的学习和适应障碍,与同伴相处困难,学业不佳,严重的抑郁,滥用药物。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渠道与方式,有效的交流沟通缓解儿童忽视的危害。
第四部分:讨论环节
一位不知名的老师:上周接触过学生,大学三年级,其中一个表现是不跟老师、不跟学生交流,基本没有朋友。家中母亲过早去世,家庭成员中父亲也不爱讲话,很多课程不去上,感兴趣的课程自学,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看的是研究生的书,学校心理中心曾介入,校方也有处理,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有任何贡献。询问这个案例应当如何处理。
焦锋老师: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是复杂的,心理问题的三个层面,能够解决心理矛盾与冲突,很容易获得关注,但关注容易成为一种负担。应该给更多的孩子一个机会,使学生有渠道倾诉。情况有一点严重,应当由更专业的人关注
董晓侬老师:家长担心小孩被精神病人砍伤,去接小孩,但不让小孩系安全带,依靠气囊,危险性更大。
伍琼华老师:做儿童忽视或关注的标准,关注的还是流动儿童拐卖或者教育的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是相对容易的,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儿童的分类怎么分,忽视的标准怎么定,后面是否可以有关于怎么分类的设想与建议?
焦锋老师:做的标准没有细分,对于儿童是整体来看,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特殊性的问题,但也需关注普遍性的问题,更多的人关注,与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认为关注特殊人群是一件好事。
桂宝芬主任:比较不赞成贴一个标签:留守儿童。其实都是一些普通人,如果贴标签,反而容易引起自卑。职业中学的幼儿老师的培训经历分享:一个班60-70人,学生都是教育系统的子女,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所教的幼儿卫生学,要求学生必须记笔记,每周改笔记,最终改良了学风。
翁路老师:自小在外公外婆家成长,并不觉得是留守儿童,生活很快乐,生活很正常。
伍琼华老师:现在的社会环境变化非常大,过去大单元、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现在不一样。
唐松源老师:小的时候,会大家一起玩,但现在的孩子都不敢让出去玩,出来也没有伙伴。
韦焘老师:自己是准爸爸,小时候带弟妹带的很好,今天的讲座扫了很多知识盲点。讨论中有一点好的提法,关注不同的人群,没有必要贴上标签,实际工作中不因该给儿童贴标签。
熊琼芬老师:找个心理医生,帮助朋友的孩子,小时候很乖,一直当英语课代表,自从不任此职之后,就厌学。一打就好,不打就找麻烦。
焦锋老师:如果焦点聚焦在学习上,是不好的,只要学习成绩上来了就好。应当关注更多的领域,如果讲忽视,都是被忽视了。但我们现在要讲,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沟通知识。
杨娅老师:当小孩的问题已经达到精神疾患,等死,让他去看心理医生,但也没用,吃药不吃,担心会产生依赖性。
胡梅影老师:不告诉小孩是治病的药,让他吃下去。吃药会使情况好转。
焦锋老师:问题的出现,不是孩子的问题,或者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看到的问题是不是问题?如果真的很抵触读书,问题在哪里。问题产生的原因,绝不单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也有问题。
董晓侬老师:在中国,有很多不当的关怀,造成小孩的伤害,远超过对小孩的忽视。汉语中最常用的夸奖词是乖,英文里没有这个词。美国孩子认为乖就是没有思考能力,多听,不多想,将来没有作为。
张大萍老师:女儿是小学教师,认为家长是很重要的,家长很容易教育,希望学到更好的教育方式。但老师的这一块比较容易忽视,老师教什么,孩子很快就学会,应当提高老师的素质。注重小孩的人格教育,老师应当塑造孩子更良好的人格,老师最重要。
李利芳老师: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不管富裕贫穷、农村城市。谈到忽视,就有重视与它相对,怎么关注才是适当关注,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关注的度,教育的度,应当重视。
焦锋老师: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和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家长和老师。
唐松源老师:认识到问题简单,但解决问题更加复杂。
此次会议的讨论非常热烈,在会议结束后,各位参会者的讨论仍在持续。
201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