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下午3:30到4:40,“大爱之行:乳腺癌患者医务社会工作探索项目”第二期社区教育活动在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一科一病区16楼会议室开展。在总结四月份第一期社区教育服务的基础上,项目组的第二期社区教育活动再次启动。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云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杨文洁老师,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患者、家属、护士及志愿者共计22人。
本次社区教育的主题是“危机还是转机,取决于我们自己”,主要介绍癌症的本质,癌症产生的原因,患了癌症该如何生活,目的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让患者了解癌症产生的原因,帮助患者提升改变生活方式的意识,提升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
从活动开始之前的关于乳腺癌疾病知识的基线调查中了解到,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的基本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只有20%的被调查者意识到特定的性格会增加癌症产生的可能性,20%的患者认为患病之后的的生活方式要和以前一样。活动开始后,杨文洁老师分医学及心理学角度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一、癌症到底是什么?杨老师引入“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观点,告诉大家个体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感受到的挫折感,在此基础上会形成慢性压力,人们长期受到压力的折磨和持续的紧张会导致淋巴细胞活性下降,活性氧上升,为癌症的产生创造了积极的内部环境条件。就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作为一种慢性病的癌症也有两面:一方面长期积压的癌细胞会不断侵蚀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癌细胞带走了健康细胞内的毒素,避免了突发的致命性疾病。在杨老师问“大家能不能看到癌症的积极面?”时,很多患者都流露出了非常专注的神情,好几位患者都轻声说“看到了”。
上图:患者和家属们在认真的听杨老师讲解“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2. 什么原因导致癌症?
一个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个体由于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承受了的巨大压力。慢性病就是细胞长期处于压力下的正常反应。而肿瘤的长大、转移和复发是由于压力不断累积,导致体内毒素也不断累积。
长大:为了维护器官的正常运作,肿瘤细胞必须长大,以避免造成突然的器官衰竭。
转移:有的癌细胞会进入淋巴液从而造成癌细胞扩散的后果,但是癌细胞不是故意在体内扩散,它们会待在同样拥挤而缺乏氧气的地方。
一旦摧毁肿瘤,毒素会维持并继续循环,直到有新的肿瘤产生。
在讲肿瘤的发展过程时,杨老师说:“家里的厨房,每天做饭都会产生垃圾,时间久了就会腐败,产生很难闻的气味,会招苍蝇,虫子,会长蛆。为了消灭这些讨厌的虫子,我们打了强力飞杀虫剂,能把虫子杀死,但是,如果我们就是不倒垃圾,那么,是不是还会继续长?”听到这里,有些患者就默默的点头,还有一些患者说:“对”“肯定要倒掉”。
3. 罹患癌症后该怎么生活?
通过玛莉成功康复的案例,杨老师向大家提问:“大家知道不知道要怎么做?”有的患者大声的回答:“信心!改变!” 杨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癌症生活,有的患者说“积极乐观”,有的患者说“生命在于运动”,还有的患者说“改变”。
上图:患者积极的跟杨老师进行交流。
与四月份的社区教育活动相比,本次社区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患者的开放度高,参与性强。有一位非常积极的患者说:“我老公说我能吃、能动、能骂人。没想到怎么自己就得了这个病。听了今天的讲座,明白了许多。我是个老师,工作压力特别大,特别爱吃肉、爱吃糖。生病后,家里的姊妹都跟我说,生病之后要多吃点有营养的,多吃点好的。结果今天一来检查,还查出来了糖尿病。今天听了讲座之后吧,感觉自己有了三个目标,一个是要改善情绪和压力;二是要转变生活方式;三是以后少吃肉,少吃糖。”她话音刚落,其他的患者和家属都为她的积极和勇气鼓掌。然后另一位职业也是教师的患者站起来补充说:“我也是教师,感觉教师压力特别大。我们小地方,对癌症的诊断和癌症知识的普及太少了,希望以后这个活动能越办越好,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疾病的知识。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到那些小城市、小县城也推广癌症知识。”这两位患者的发言引起了许多患者的共鸣,他们也表示,自己以后要改变,也有患者说“想知道更多如何改变的知识”。
最后,杨老师总结说:“得了癌症该怎么办?是危机还是转机,取决于我们自己。”
上图:患者及家属们在进行后测问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部分参加者做了问卷评估,发现大部分参与者对癌症的认识有了积极的改变,91.7%的患者认识到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改变生活方式。此外,所有参与本次活动患者对本次活动满意度的很高,认为学到了很多知识,提升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正如一些患者说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多接触大自然”;“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开心快乐的活着”;“建议多开展这种活动,对病人以后的改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