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时间
2014年11月29日(周六)早上08:30——12:00
二、会议地点
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一二一大街)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YHDRA专家及会员
四、会议主持
唐松源
五、会议内容
(一)信息通报分享
1、健康老龄化中心新书出版信息分享——侯丽君
目前,研究会正在落实论文集《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思考》的稿费和赠书的发放。
2、马来西亚参加“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培训见闻与思考——涂彬媚、武笑楚
2014年10月7日至8日,来自印度、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和中国等亚太地区的16名青年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性与权利”培训,这次培训由亚太地区妇女资源和研究中心资助。
在培训期间,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青年代表们对“性的价值观、性别与性、理解人权、理解性权利与生殖权利、相关的指导原则、利益相关者谈判”等话题进行了学习,并结合各自了解的本国情况,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通过这次培训,青年代表涂彬媚、武笑楚体会到普及性健康知识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在普及性健康知识时,要尊重别人的决定和权利、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考虑当地的文化敏感性、注重保密和隐私等,总而言之,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收获颇丰。此外,武笑楚还与大家分享了他参加云南省广南县实践的心得体会。
3、中国流动人口HIV/AIDS治疗与关怀的机遇与挑战——唐松源
唐老师为参会者们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以及流动人口HIV感染的基本现状。有少数研究提示,流动人口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低于普通人群。
目前,政府已对此已高度重视,以云南为例,云南将在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开展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项目,并将进一步探索建设边境防艾体系;此外,越来越多的NGO关注流动人群;流动人口自身不仅经济收入提高,而且权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对HIV/AIDS的治疗与关怀来说,无疑是良好的机遇。
此外,唐松源老师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多渠道进行倡导;开展更多的行动性研究来阐明和示范:需求、策略、关键步骤等;使用新社交媒体、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学习,并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二)主题讲座
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国流动与艾滋病问题的研究——以某边境县的跨国流动女性为例——邓睿
邓睿这次为大家分享的是她的博士论文课题,此研究课题由国家社科基金支持。
近20年来,在云南某中缅边境县(以下简称A县)出现了大量跨境流动的傣族妇女,她们大多已婚,在泰国边境从事按摩服务行业,间歇性回家探望,丈夫则留守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一“独特”的人口流动模式引起了当地对外出女性的密切关注、控制及艾滋病的监测。为了探索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流动后的生活、流动后对家庭和社区造成的影响、流动人口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在过去的三年中,邓睿对A县的27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计调查45名外出女性、13名留守丈夫、5名当地政府人员、6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裔男性。
研究发现,从个人层面,这些妇女中已婚的外出能够赚钱养家,未婚的不仅能够寻求更有保障的未来丈夫,还能享受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增高,同时也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这是妇女们跨境找工作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妇女跨境寻找工作后,不仅更自由,家庭经济也开始增涨,而男性承担了照护的责任。甚至出现了“重女轻男”的现象,但原配夫妻间的情感关系却日渐淡漠。
对于外界所猜测的:流动女性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研究发现:首先,在流行病学方面缺少证据;其次,女性在境外很注重安全套的使用;跨境流动人口面临的艾滋病感染风险并不是单一地来自境外,而是贯穿于整个流动过程中;传播的途径也非以往多数研究所假定的,从流动人口向留守人员传播的单向模式,而是流动人口与留守人员都面临双向传播的风险。
(三)问答及讨论
昆明理工大学的王海云老师对涂彬媚、武笑楚提出建议:希望他们经过此次培训,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对于目前大学生中艾滋病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唐松源老师认为: 原因不在于性教育和艾滋病宣传做得不够。他做了一个假设:假设性行为越多,发病率就越高。但实际上,在北欧国家的大学生,几乎都有性行为,但他们的发病率不高。因此,并不是有了性才有了HIV ,而是没有安全的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支持或者服务,一直到现在,老师、家长、学生 不准安全套进校园,因此降低了发生安全性行为的可能性。他建议:教育应该从小做起,鼓励安全的性行为,并提供服务。此外,李俊杰建议,还应加以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