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次例会纪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4-25 点击:3807

 

YHDRA第203次例会纪要
                        
会议时间:2011年7月30
会议地点:昆明医学院西教学楼413
会议主持:刘湘源  张楠婕
会议记录:赵嫦燕
会议内容:
 
一、             会议议程介绍
刘湘源老师介绍会议议程。第一部分为信息通报;第二部分高万红教授继续做社会工作主题讲座,本次讲座内容为小组工作及其运用。第三部分为自由讨论、交流。
 
二、             信息通报
1、 赵嫦燕通报中国农民工项目青年农民工生活技能师资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项目背景,该项目为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基金资助,张开宁老师代表YHDRA应邀作为培训师出席。张开宁老师对青年农民工技能师资培训有关教材开发方面进行了补充,并建议需要该培训资料可与银海办公室联系。
2、 张开宁老师对YHDRA与福特基金会新一轮合作的基本情况和双方达成的原则进行了通报。
3、 张开宁老师受焦锋老师委托,对YHDRA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香格里拉县“行为改变传播项目”基调情况进行通报。基调于6月20—26日期间在香格里拉县东旺乡和五境乡展开,通过采用走访、需求问卷调查表、个人访谈 、社区资源图、社区大事记、社区健康问题矩阵打分等基调方法,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开展项目的机遇和需求。项目负责人焦锋老师将在下一次例会上对该项目做全面的通报。
4、 刘湘源老师对福特项目原则中非主流教育主流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教育是双向的。针对目前YHDRA参与的国际性项目,认为非政府组织一个工作的目标在于影响政府的决策。在GDP位居世界第二的情况下,我国仍然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无偿援助,YHDRA也能够继续守住以往的合作伙伴,这都显得难能可贵。
5、 杨娅老师提出会员如果想要参与未来两年的福特项目将要如何申请的问题,张开宁老师建议可与高万红教授联系。但在提出项目申请时务必注意一个核心问题,即与服务对象共同申请项目,凸显参与性。之前研究会唐松源老师已提交了一个很不错的项目申请,对方提出该项目申请缺乏受益群体的参与,可见对方对参与性的重视。福特新一轮的项目不仅局限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对性与生殖健康感兴趣的会员也可与张开宁老师联系,鼓励会员积极参与。在提交项目申请时,务必说明做什么、受益人群、如何与受益人群一起开展、怎么做等。
6、 高万红老师补充说明,已与唐松源老师沟通,将项目申请简表挂在YHDRA网站上,需要申请该项目的会员和小组可下载填写后提交。该项目的操作采用邀标和投标两种方式,邀标是邀请一些在该领域有经验的专家参与,投标则是对该项目有兴趣的会员可主动进行投标参与。根据福特项目官员邮件中的建议,希望在项目中体现出创造性、多样性。
7、 张楠婕通报ARROW支持的云南边境青少年性健康和能力青年骨干培养项目情况。
(1)       该项目由亚太地区妇女资源和研究中心(The Asian-Pacific Resource and Research Centre for Women,简称ARROW) 支持。项目周期为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项目实施地点为瑞丽市户育乡户育村。项目目标是鼓励青年人向针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和支持性环境缺失提出挑战;推动更多来自基层的青年领袖,为争取青年们的性与生殖健康权利而努力学习、工作;促进青年人的自我能力建设,广泛寻找更多社会支持和资源。
(2)       项目策略:妇女能力建设为基础;基于基层少数民族社区;信息共享;与各国项目合作机构的良好沟通。
(3)       组建的青年骨干团队的主要职责为督导和支持基层项目活动的开展;加强YHDRA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保证基层妇女骨干能力建设持续发展;解决语言障碍,与他国合作机构沟通顺畅。青年骨干团队成员为董祖兰(户育村计划生育宣传员)和张楠婕(YHDRA信息部负责人)。
(4)       下一步工作设想:继续团结一批少数民族社区青年,建立一支以实现青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为目标的骨干团队。发出青年人自己的声音,为建设年轻人的社区而努力。以YHDRA、其他合作机构青少年项目为平台,加入青年组织网络中。以Regional Youth Moving为基础,从青年人自身能力建设入手,积极争取更多培训和其他资料分享。根据项目设计,提交云南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相关项目申请书,并争取支持。
8、 张学曾老师对研究会近期的交流活动进行通报。
(1)8月份交流活动:
8月2日,温洛克SEM项目官员来访;8月4日,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来访;8月6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来访。以上交流活动均是涉及环境与健康项目,具体交流结果将在下一次例会时做详细通报。
(2)7月份接待来访情况:
YHDRA环境与健康项目成功入围温克国际在云贵川三省开展的SEM项目申请,温洛克项目官员7月份来访与环境与健康项目人员进行了座谈。申请项目在参与了项目答辩后, 获得2000美元的小额资助和能力建设提升方面的支持。
市人口计生委来访,刘昭河教授、刘湘源老师、罗淳老师也参加了座谈。之前与市计生委有合作基础,目前昆明市政府将做一个人口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邀请YHDRA参与。昆明市做人口规划的背景:各省市均已对人口布局,人口发展进行了规划,昆明市明显落后。刘湘源在会上提出标准化和本土化的结合观点,得到对方的认同。
云南省科协来访,主要针对YHDRA环境与健康项目申报的环境与健康论坛进行了座谈和讨论。该论坛可谓是在云南省打头炮,联合一批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献计献策,整合云南省资源。在座谈会上得到科协座谈人员的口头传达,该申请已获得审批意向。
9、刘湘源老师对藏区新农村新家庭项目的评价是“小项目大影响”。小是因为仅有三、五万美元资金,七、八个人参与。第一周期结束后,影响却很大,源于三年的投入和项目科学总结。项目成果总结报告已送到国家计生委主任手中,据对方表示能够产生如此影响的项目为数很少,但藏区新农村新家庭项目做到了。现要求赶制三十本缩印本,即只保留专家组意见送国务院。该项目体现了实现事业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既包括个人成长和机构的自我成长。现在的情况显示该项目存在影响决策的可能性,具体表现是在四月份已形成部委文件,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进新农村新家庭的工作,每个年度要对全国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刘湘源老师已被邀请参与实现指标情况的评审。YHDRA的会员们若有机会获得邀请参与全国三十多个省“双新”的考核评估,就能够实现YHDRA更多、更广层面上的政府合作。
三、高万红教授做社会工作小组工作讲座
1、信息分享,根据政府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云南大学于近期内将社会工作系独立出来,增设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并已正式挂牌。
2、小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可以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和一些有助于处理情绪的经验。另一方面,小组也是一个可团结众人力量以改变环境的单元。小组工作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目的是通过小组工作员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人的潜能,从而获得个人的成长。
3、小组的功能:康复、能力建设、矫正、预防、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4、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
5、小组的类型:任务小组、自然小组;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6、小组的一般目标:帮助组员认识和了解自己;增强自觉能力,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信;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增强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定出改进某些行为的计划并协助其付诸行动;勇于表白;澄清个人的价值观。
7、带领小组的技巧:专注倾听;赞赏;回应感受(同理心);聚焦;总结(摘要);守护;面质;调停;非语言的技巧。
8、小组各个阶段的活动设计:创始;转换和探讨阶段;信任阶段;结束阶段。
9、小组工作案例介绍:重生行动心理社会支持小组
该项目由李嘉诚基金资助,之前活动为仅是资助贫困农村患者唇腭裂修补手术,包括往返手术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全国定点三十三所医院提供手术。但过程中发现尽管患者身体得到了康复,但社会功能并未因此得到改善和提高,仍处于弱势状态,需要对手术后心理进行支持和教育。该项目提供了五期服务,选取十所医院介入,取得很好的效果。8月份高万红教授被邀请到内蒙对参与的民政系统内的医院进行培训。
 
四、交流、讨论
1、熊琼芬:参与联合国妇女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建立了小组,开展了项目活动,但持续性有所欠缺,希望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推动项目的持续性。高万红教授回应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在社区里持续的开展,可建立焦点小组,针对需要组织起来,对核心的问题共同讨论并将如何改变的方法。
2、王爱玲:小组中负责人出现人员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高万红教授建议小组领袖采用团队形式,最好由三个人组成,可避免出现家长制的情况,也能在人员出现变动的时候不影响项目的持续开展。
3、赵茂矩:小组开展的幼儿园服务项目,请高万红教授以社会工作层面上对活动予以指导。近期拟开展问题儿童活动,邀请高万红老师或者安排社工的学生参与给予支持。
5、张大萍:分享赵医生做的幼儿园的项目联合了一批有爱心的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坚持了十多年,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通过两期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讲座的启发,建议社区服务中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概念,帮助流动人口、残疾人等服务对象去除自卑心理。已尝试医生在填写患者情况表格询问患者职业时,关注被询问者的感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医生不予理解。也推动开展了“拍背运动”,增强亲和力,获得了患者的良好回应,对治疗效果也较有帮助。现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的支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生服务意识欠缺,需要转变意识,也是全国医疗工作从治疗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的工作重心。提出“后社区服务”概念,指的是受健康教育的影响,社区人员健康状态发生改变,医生的服务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治疗性转变为服务性。
5、刘湘源:对后社区服务的概念予以质疑,认为我国刚开始跨入社区服务阶段,如果现在开始讨论后社区服务为时过早。
6、张开宁:建议对近两期社会工作讲座中的关键词进行回顾。例如政府购买服务,这与研究会的每个会员息息相关。建议成立一个小组专门对政府可能会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今后要为小组提供能力提高的培训,支持部分小组发展,使其成为解决年轻人就业的渠道。小组也要开始对经验和活动进行总结和推广。
                                                       
                                                        2011年8月3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