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时间
2015年1月17日09:00—17:00
二、会议地点
云南财经大学(龙泉路)成蹊楼406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YHDRA专家及会员、云南省计生委若干工作人员、财大大学生志愿者
四、会议主持
罗淳 邓睿
五、会议内容
讲座嘉宾顾宝昌教授简介——张开宁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顾宝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人口学家。也是第一位受聘于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中国学者,2004年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第一次正式联名呼吁调整生育政策。从2001年至今,他与学者们走过了13年艰难的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之旅。今天,顾宝昌教授为大家带来“十三年之旅——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研究”、“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为主导的新时期”及“低生育率下的生殖健康”四个学术讲座。
(一)十三年之旅——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顾宝昌教授
顾宝昌教授回忆起13年生育政策的研究历程不禁感慨:一孩政策没有及时调整让他感到沉重。生育政策调整阻力之大,生研究历程之长,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并且,研究团队的研究领域也从调整生育政策进入了人口研究领域。
2001年5月,20位学者以个人名义参加了第一次生育政策座谈会,所计算出的地区及全国政策生育率显示,全国政策生育率为1.47,专家们呼吁启动政策调整;2004年,18位学者第一次正式联名提交“生育政策调整建议书”,但建议书被否定,被认为不足以作为调整政策的理由,比如:放松生育政策,会导致生育水平过高、出生性别比不正常......于是,课题组在2005-2007年间,对二孩政策地区(甘肃酒泉、山西翼城、河北承德、广东、湖北恩施)展开深入调查,以论证调整政策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二孩政策地区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但生育率低于2,二孩也越来越少,生育水平已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因此,2009年,26位学者再次联名提交“生育政策调整再建议书”:呼吁放开二孩政策。2006-2013年,课题组对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生育水平之低和生育意愿之弱远远超过想象。
尽管如此,生育政策调整还是困难重重。基层计生干部在工作方面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在决策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他们担心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也是生育政策调整艰难的原因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严重的现状,团队走出人口学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产了巨大影响。2010年,课题组公开了2004年及2009年的建议书。2011年1月,中国人口学会迎春茶话会的举办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希望。
(二)人口与发展新动态——对UN信息的解读——张开宁
YHDRA在1994年参加了开罗会议,张开宁老师对ICPD《行动纲领》的重要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2014后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的后续执行框架,以及2015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讲了17个目标。其中,人、尊严、繁荣、公正、伙伴关系、地球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六个基本要素。此外,张老师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了更多来自UN的信息。
(三)从单独二孩遇冷看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的关系—顾宝昌
2013年12月,中央宣布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但至今提出申请的只有70万对,只有预期的三分之一;在中东西部、城镇乡普遍遭遇申请“遇冷”。实际上,众多调研证明:生育意愿不等于生育水平;而现实也一再表明:生育意愿大于生育水平。顾老师担心逐年下降的人口生育率难以弥补。同时,严峻的人口形势将为中国人口研究带来新的使命。
(四)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主导中国人口格局的新时期——顾宝昌
第六次人口普查证明,我国人口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育率不断走低、老龄化不断加剧、城市化不断加速、流动性不断增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发现:社会经济发展高的地区人口正增长,而社会经济发展低的地区人口负增长。六普表明,自然变动对人口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小,曾主导人口的生育和死亡影响趋弱,迁移流动已超越自然变动主导全局。
(五)低生育率下的生殖健康——顾宝昌
我国的生育率不断走低,顾老师认为,这一对生殖健康带来影响,一是婚前期在拉长;二是生育期在缩短;三是避孕期在拉长;四是老年期在延长。因此,生殖健康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生殖健康研究和服务任重道远。
(六)提问与讨论
今天,顾宝昌教授和张开宁教授为近百位参会者带来了丰盛的学术大餐。对两位教授的讲座,参会者们抓住机会积极的提问。比如,胡梅影老师根据自己往年的工作经验,对人口调查的真实性提出质疑。顾宝昌教授回应:人口调查的数据确实有瞒报、漏报问题,其他行业在一个体制下同样无法避免,但人口数据在所有数据中是最实的;唐松源老师建议,希望数据能够公开,便于学者做研究。顾老师表示,近年来数据越来越开放,但并不是数据越多研究成果就越大。
另外,周洁就WHO的“计划生育”的新概念,请教了顾宝昌老师的看法。顾老师认为,所有的国际语言都是妥协性语言,这个新概念也是如此;刘湘源老师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如何实现决策能够稍微前置一点、积极一点?顾老师认为,决策者在工作中也很为难,学者或研究人员又不能把事情讲清楚,因此,实现决策前置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云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放开生育政策后,加上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会加大教育负担。顾宝昌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即使放开二孩政策,平均生育水平还是很低,并且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限制生育自由。关于教育负担问题,应该用一种人人生来平等的眼光看待外来人口,教育资源也应该平等享受。
最后,顾宝昌老师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参与到人口研究中,年轻人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次高端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参会者的高度评价,并为研究会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专家和学者。感谢顾宝昌教授级张开宁教授的精彩演讲,并感谢工作团队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