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次例会会议纪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4-25 点击:4174

 

210次例会会议纪要
 
2012年2月25日上午8:30,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第210次例会在昆明医学院西教学楼413室召开,本次例会由焦锋老师和朱敏老师主持,参加此次例会的有研究会理事、会员、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约35人。
第一项:信息通报
本次例会的信息通报采取举手发言的自由形式。在场的参会人员依次通报自己所参与的项目。包括针对性少数人群的项目、精神健康社会支持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性健康项目、环境与健康项目、少数民族青少年道德赋能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芳草小组)、南窑幼儿园流动人口子女健康项目、文山师资培训项目。
需要支持的地方:社会性别如何融入项目之中;多年小组积累,希望研究会能引进流动人口子女的项目
 
第二项:专题讲座
本次例会的专题讲座形式有一些改革,为了改变过去单一的讲与听的形式,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此,本次讲座提出了四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什么是你认为的性健康教育
你参加过什么样的性教育
你开展过什么样的性教育
你期望研究会今后在性教育方面做什么
杨娅老师:之前曾经带小孩参加过研究会举办的性教育活动,受益匪浅,中国父母做性健康教育比较困难,需要培训,研究会可在此方面多做项目。
赵茂炬老师:性心理和生理要教给青少年,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促进青少年的心灵成长。
刘羿夫:避免提供错误的信息,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在哪里
倪晓芳:在学校做心理咨询,有学生询问女朋友怀孕如何处理,责任方面的教育对于男生女生都是必要的。教育的作用是让别人害怕,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不好的媒体广告也是一种影响。
性教育不能停留在性的层面上,追求一些艺术性的东西。
云大学生:心理的介入更为需要,过去的压抑到现在突然释放,有一些变得混乱,应当注重心理的介入。
童吉渝老师:性健康教育应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谈性教育涉及到性,就包括性权利、性行为等。把心理、社会、行为结合起来,注重性心理与性生理。性教育与性健康教育不同。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性教育。
沈凌老师:大家觉得什么是性健康?对取向的很多种选择。
李利芳老师:性还有一个社会问题,包括社会角色,可以引发很多的问题。
朱敏老师:今年8月,性教育的会议在昆明召开,3月将会召开专家会讨论,如果哪位老师有相应的建议,可联系。
 
综合性性健康教育——青年人自己的视角
主讲:张楠婕
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信息部主任
首先,提出了为什么关注青少年?主要是由于一定数量的青少年面临艾滋病感染风险、人流、性虐待、自杀问题。当今社会为青少年带来的挑战,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前趋态势,性态度发生较大转变,性道德观念趋向多元,人口的流动性和信息化的冲击,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差别的扩大。同时,当今社会也为青少年带来了一些机会,青少年渴望获取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何来?并举了小孩子询问自己从何而来以及父母常见的回答。同时,在校的学生对于性教育的不同反应,性教育教材被质疑尺度太大等。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何从?禁毒防艾教育,禁欲与守贞教育,生理卫生课,健康咨询以及三生教育,这些形式,都比性健康教育要小得多。
由此,希望引进综合性性健康教育的理念,这种模式的性健康教育关注各种项目关联的权利转变,不仅影响着性行为的抉择,还影响着其继发的心理、情感、心理及社会效果,以及每个人的发展。同时,详细介绍了综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综合性性健康教育引进。综合性性健康教育的要素,包括社会性别、性与生殖健康及艾滋病、性权利及其社会属性、愉悦、暴力、多元化、人际关系、综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性教育、在校和校外的性教育、形式多样、从小开始、与发育时期相适应、跨学科课程设置以及其他各种多样的形式。云南的时间,包括“三生教育”以及提供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机构——“青苹果之家”、基于少数民族社区青少年的试点,介绍了主要的项目活动,综合性性健康教育的未来。并重点分享了其他的重大议题,如亲青服务、青少年多元化、青少年参与。
回应与提问:
焦锋老师:真的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几点感受,比较个人化,希望与大家分享。
1、 首先报告呈现出的是性教育的综合性,而不是更多的去强调生理卫生的内容。很多青少年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身体,而是来自于社会与心理。性与爱有关联,爱有性爱与情爱。
2、 性教育中口号式的事情是没有必要的,提供所有关于性教育的信息,供其去选择就行。
3、 安全套在中国的教育有一点不容忽视,安全套与性病是放在一起的,这样的信息关联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疑惑。安全套与信任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现在却被联系起来了。
4、 性的愉悦,很多基层的老师都会不好意思,是被后天道德化之后变得更复杂了,关注这个点是因为出了很多问题,性生理是趋前了,但是性心理是滞后的。现在的宽容度是够的了,但如果主体不认同,教育的效果让人担心。
朱敏老师:作为综合性性健康教育,之前的探索是很多人都在做的。如果从成人或者方向来看,可能是有些偏离的。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个例比较多。更要有一些研究的视角,如有能把有效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可能工作的意义就更大。要行动起来,不管能做多大的事情,特别愿意与合作的形式与大家一起行动。把更多的信息传递出去。本次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会议,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而不是成年人谈论年轻人的问题。
曾媛:很多人都在关注性教育的事情,除了初中接受过生理健康的课程,在没有接触过任何形式的性健康教育。不知道这种活动的相关信息。现在的接受度已经是非常大,大到难以想象了。
朱敏老师:虽然很多人在做,但是毕竟是太有限了,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通过研究会,把所作的工作推到政府部门去,从面上推开。
对性本身与伦理的问题,不光是自己愿意的问题,伦理的缺失。
焦锋老师:可以多看看李银河的书,他有很多的分析是很好的。大学生谈恋爱,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而谈恋爱,但不能是迫于压力。谈恋爱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积累恋爱经验。压力之下的突然释放,是较大的问题。
刘羿夫:美国渐渐的要摒弃道德教育,应当倡导科学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关于同性恋,现在已经进入酷儿的时代,实际上我们还是走在了后面。但是有日惹原则,是有公约的。很多国家接受了,但中国没有接受,一直投了反对票。基本的保障性少数人群权利的东西。关于李银河的东西,对酷儿的解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同性恋群体不再接受。他的观点直接影响大众,给同性恋人群带来很大的不好影响。
张楠婕:日惹原则,我们的译丛已有翻译,可以从研究会网站上下载。
童吉渝老师:提供选择就好,不要带有个人的取向。
云大研究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性健康教育,但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这个提法,就预设了我们知道的更多,我们去教育的情况,这点是有点高高在上的。这样的提法,本身的预设是值得怀疑的。更提倡同伴的关系,一起去做。青年人才应当是主体,一个同行者的角色是值得去尝试的。西方模式的介入,不是只有一个角度去看,不同的文化情境下如何理解性健康教育,能够收获的更多,在中国的文化情境下,还是很多禁忌的地方,每个地方的差异冲击是很大的。
赵蕾蕾:性健康的相关事情是就在身边的,而不是要去到国外。教育的人就是在我们旁边,不知道如何告诉别人应当如何去做,很多矛盾。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去选择,但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