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景颇村民再聚首 户育村委会项目启动随笔

来源: 作者: 李春瑞 时间:2011-04-28 点击:3426 文档下载 | pdf查看

 

2010914,瑞丽市户育乡户育村委会新农村新青年健康促进项目(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在芒弄村民小组文化活动时正式启动。想到这个几乎倾注了我一生希望与理想的项目与地方,泪水模糊了双眼,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这里是我插队当知青、当赤脚医生七年的地方,是我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奉献之地,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随后40年的人生历程中,我始终牵挂着这个美丽而贫疾的小山村,无厌无悔的走过了自己的旅途。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我以后的所做所想,几乎都与此有关),融入了所有的甘苦忧乐。今后,也将是我理想的最终归属。
虽然,不少人对那段历史(知青岁月)有很多非议,对我这样的人也有很多非议,就连自己的儿子也疑惑不解,他常常开玩笑的说,是什么让你当年在这个贫瘠的地方一呆就是七年,是不是老毛的精神支柱,你把它当作宗教来信仰?…。对于所有的非议和疑问,我无言以对!
我自己也曾多次想过:假如,当年我不是那样执着、痴迷,不是那样不知世事,我会有别样的前程…。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的不可逆转。值得庆幸的是,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这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民族,当年我对景颇人民所付出的一切,我们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份浓浓深情,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几十年间,只要我一回到村子,就犹如见到了亲人,拥抱、欢呼雀跃;每次,随我一同回去的同仁都会为之感动,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他们视我为其中的一员…。为了这份情,也为了续我当年的梦,我不停的向可能给予我帮助的人述说,终于,也曾经当过知青的张开宁会长给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今年8月,他介绍南京大学教授、邵京博士先期去村子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考察,提出了许多中肯和建设性意见。随后,他将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由亚太妇女研究与资源中心ARROW资助)定在该村实施,于是,我们有了914日的项目启动会。
虽然,同行的邓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博士、项目组长)、张楠婕(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项目人员)对项目的参与和执行、对于我们一家与村民的关系,带着很多好奇
虽然,项目在这里执行,项目资助方有他的要求,项目本身也有它的目标和意义。但是,在乡亲们的眼里,确是令外一种解读:他们说,这是知青“那么小李”(几十年来,全寨老老小小对我的统称,意为大姐小李)引来的,是对我们好的,是来帮助我们的。正因为这种无私的信任,使我们的项目执行很顺畅:启动会那天,从这个村子走出去在瑞丽市担任各级领导的景颇族回来了、知青代表回来了、乡村领导干部赶来了,驻乡村工作队干部赶来了,使原定20多人参加的启动会增加到40多人…。我们一块约定,大家都要尽自己的最大所能,给予该项目支持,我们都要为新农村的发展再作贡献。随后,在填写100份基线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时:新组建的4个村青年骨干小组(3个景颇村、1个德昂村)成员,按要求按时间一家一户去通知1430岁男女青年来村文化活动室填表。期间,曾经一度出现德昂村的两个青年骨干表现不太积极,立即受到其他人的指责,其他年长的村民立即代替他们找寻青年…;一个刚从昆明师大商学院毕业回来的青年,每天都主动陪伴着我们,找寻他儿时的伙伴来接受调查;一位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也是主动跟随在身边给以帮助。深入访谈也是这样,需要谁,谁都给以认真配合。
原以为,要在4个村中找寻10014岁——30岁青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年青人都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年终或春节,平时村子里很难看到年青人,但是,经过这样地毯式的找寻,很快,一个个本村的青年出来了,从缅甸过来打工的青年出来了,在异地读书的中学生回来了…,使我们的基线调查很快顺利完成。
因为项目的执行,我们的聚首还将继续,因为景颇人将我们一家视为本村村民,我也将有一半的时间在这里生活下去,为景颇村的发展,也为景颇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这里有鲜活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有理论和社会研究生动而广阔的阐释空间。我衷心希望:愿意和我一块重返景颇山的同仁们,你们也来加入吧,这是我们继续成长的活水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