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感受生命,用镜头留住时光。”
2024年6月27日下午,精神家园2024年第三期活动如期在研究会成功举办。本期活动专为摄影爱好者及关心社会生活的朋友们量身打造,特别邀请了云南大学的王彦斌教授作为嘉宾分享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影像盛宴。
这是一场因为爱好而相聚的分享会
王彦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退休前担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重要成员。在工作成就之外,他在摄影领域也一直耕耘不辍。早在39年前,当他还是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时,就已经在国家级摄影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众多专业的摄影论文和文章。凭借对摄影的热爱与社会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他将社会学与摄影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社会摄影之路。
王彦斌教授对社会摄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此次分享会上,王彦斌教授从影像图片的理解、形象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摄影的知识三个维度进行了分享。他不仅剖析了影像图片的核心特质、好照片的要求和布局,还探讨了社会摄影图片的社会学视角要求和摄影的技术要求,包括摄影设备的选择,对焦的方式等等。他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如“没有拍不好的相机,只有拍不好的人”“照相机可以固化看到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渗透着摄影者的情感”,为在场的每一位摄影爱好者带来了无尽的启发。
大家熟悉的研究型学者王彦斌教授,以其一贯的认真态度,为本次分享会做了长时间的准备。作为一名资深摄影人,他自谦地的表示自己的社会摄影之路“尚在路上”。在活动中,他结合丰富的社会摄影的知识,向参会者展示他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照片每一张都蕴含着拍摄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记录了独特的文化瞬间和生活情境。其中一张照片捕捉的是:春节期间冒雪夜归的摩托骑手,他们在高楼玻璃外墙所放射出的美食影像间,匆忙前行,令人感受到节日氛围中的艰辛与温暖。另一幅作品则是以现代高楼大厦为背景的古老建筑,画面正中悬挂着一只古老的铜制风铃,在无声中地诉说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袭。
通过这场分享会,与会者不仅学会了如何在镜头下捕捉故事,更学会了如何将生活的点滴转化为情感的表达,真正看见并体验到了人间的烟火气和百味人生。
乘着本次活动的东风,精神家园的老朋友、资深摄影爱好者伍法同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部分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涵盖了名山大川和地标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长城、大理三塔、美国世贸大厦(双子塔)等,还包括了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如黄山的云海、泰山的迎客松、凤凰古楼等。同时,伍老师也展示了傣族、白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呈现四季更迭、光影变幻的无穷魅力。
资深摄影爱好者伍法同老师展示了自己多年的作品
如果说王彦斌老师的分享聚焦于社会故事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那么伍法同老师的作品则着重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两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伍老师的优秀摄影作品
这次活动让活动参与者们获得了摄影知识,也加深了大家对人文摄影的热爱。精神家园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摄影艺术和兴趣爱好将搭建了桥梁,帮助大家更好地通过镜头理解和记录身边的世界。
除了持续创作摄影作品外,伍法同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近期,他的文集《一朵浮云随风飘》在北京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本次活动中,伍老师特慷慨地向研究会赠送了自己的新作,邀请感兴趣的朋友到研究会图书资料室借阅。
伍法同老师的新书
特别感谢:
主持人: 胡卫红老师
推荐阅读
2024年第一期精神家园活动 http://www.yhdra.org/show.php?id=995
2024年第二期精神家园活动 http://www.yhdra.org/show.php?id=1004